遂昌焦滩的山景、水景已经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大量城里的游客。
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事关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省政协委员、民建省委会常委、丽水市政协副主席高波在今年的省政协全会上提案建议,以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推进山区26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情况:
文旅产业具有带动性强、就业面广、资源整合功能强、能活化传统文化和环境友好性等特点,已成为我省山区26县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做大经济“蛋糕”的一个增量。
2021年,山区26县有22个县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8%,成为主导产业。如丽水市实现旅游总收入超288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8%以上。“山居”“山耕”“山景”“山路”“山泉”等独具山区特色的系列文旅产品脱颖而出、发展迅速,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底气。建议对标全省打造全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样板地,进一步推进山区26县的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建议:
多主体协同,聚各方人才。借鉴云和梯田文旅综合项目的成功经验,激励旅游头部企业或国企到山区县投资文旅产业,发挥大平台大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
发挥省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山区26县共同富裕学院的优势,为山区县在乡村景区规划、民宿运营、菜品研发、标准化建设、智慧景区建设、非遗文创设计等方面,提供智力服务。为山区县的乡村管理者、文旅相关从业人员等,在乡村餐饮、直播带货、品牌创建、服务礼仪提升上,提供培训助力。
激励文旅专业大学毕业生到山区县就业创业,支持山区县定向培养紧缺的文旅专业人才,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专业老师的地方课题和服务社会的文旅项目。
汇聚原乡、返乡、新乡人才,发挥“三乡人”创新动能。加强对原乡人的培训,提高其文旅产业参与意识和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出台相关政策,吸引返乡人和新乡人到山区县投资,带动产业发展。
多维度创新,育文旅精品。打造具有山区辨识度的文旅融合品牌。深入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和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开展“清单式”文化资源梳理,修缮维护古迹等,做好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
深度挖掘山区县在生态、民族、民俗、农耕、饮食等方面的文化资源,如宋韵处州文化、南孔文化、瓯越文化、青瓷文化等。
通过“旅游+”,将独具特色的文化融入吃、住、行、购、娱、商、养、学、闲、健等各要素、各过程和各时空,把丰富的文化资源变成可感受、可体验、可消费的旅游产品,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的深度融合。
推动宋韵处州文化、瓯越文化、青瓷文化与山区县“山”系区域公用品牌如丽水山耕、丽水山泉、丽水山居、丽水山路等深度融合,扩大品牌在长三角、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发挥民宿带动效应。通过农文旅融合,将乡村生态环境要素、农耕文化、非遗工艺、民俗礼仪、现代文创等融入民宿产品开发设计,从而丰富游客的体验感。以民宿带动乡村共享农业、农副产品加工销售、非遗文创等业态发展,实现乡村优质生态环境、存量资源和传统文化的价值转换,把乡村建设成为美丽宜居、主客共享的生产生活新空间。
培育山水旅游精品带。发挥山区县江河及其支流的优势,通过区域协同、资源整合,开发具有带动性强的旗舰型文旅项目,培育山地旅游、沉浸演艺、科普研学等新业态。
推广沉浸式数字体验产品。根据现代休闲文旅消费需求,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声、光、电、影等现代科技活化传统文化、营造体验场景、展现现代经典。
丰富时尚产品消费体验。布局一批高品质步行街、网红打卡点、夜间经济地标区和特色消费集聚区,培育特色餐饮、红酒咖啡、茶舍陶艺等时尚业态,开发主题式、情景式、沉浸式消费新场景。
数字化赋能,补发展短板。建立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与“浙里文化圈”“浙里好玩”“浙里畅行”等应用贯通,与“山海协作”帮扶地、长三角等主要客源地旅游大数据联通,实现文旅资源数据共享化、旅游市场营销精准化、旅游体验智能化。
创新智慧旅游新业态。加强网上文化产品供给,推动“互联网+旅游”深度融合,开发云旅游、云演绎、云娱乐、云直播、云展览等新业态。
打造智慧旅游便民服务场景。借鉴杭州“多游一小时”“三十秒入住”等应用,发展数字导航、数字导览、数字导游等,切实解决假期旅游入住慢、如厕难、停车挤、交通堵等问题。
完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编制省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支持山区县全域旅游智慧交通网建设,以乡镇所在地、旅游景区、景区村、民宿村、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重要文旅业态集聚点为重要节点,提高道路等级,建设联网公路,实现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