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计划”照寒门,让青春梦想起航。资助贫困大学生活动是服务青少年、服务社会的一件好事,也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一件实事。20余年来,为使贫困学子能在逆境中重新挺起胸膛,重返课堂追逐人生梦想,丽水市关工委情系下一代,20多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爱心助学,让爱的列车满载着希望在新时代的春风中前行,在处州大地抒写了一曲大爱颂歌。
心怀大爱,倾情济贫扶困助学育人
每到夏天,大学贫困新生总是定时萦绕在丽水关工委工作人员的心头,因为那一双双渴望而焦虑的眼睛让人揪心。他们被寄予希望,重任在肩;他们寒窗苦读,品学兼优;他们家徒四壁,望穿秋水。寒门学子的成长之路,令无数爱心人士牵挂。
爱心托起希望,助学点亮梦。自1996年起,丽水市关工委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以帮助家庭贫困孩子圆上读书梦为主要目的的帮困助学活动。青田县华侨中学关协、缙云县仙都啤酒发展有限公司关协和遂昌县关工委分别动员旅美华侨、公司员工和社会爱心人士为家庭贫困青少年捐献爱心。每年陆续都有一批家庭贫困青少年在关工委组织的帮助下顺利圆上了读书梦。特别是近年来,市关工委开展的帮困助学活动,无论是资助人数、筹集资金、还是社会影响力都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
2016年,仅市关工委本级就发动社会爱心人士(企业)结对资助家庭贫困大学新生467人,资金408.9万元;2017年,全市结对困难大学生645人,资金544.7万元;2018年全市结对1828人、资金869.4万元;2019年资助贫困大中小学生3521人、资金923.2万元;2020年结对2804人、资金897.395万元。2020年,市关工委除了结对帮扶,还联合媒体、省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共同发起和主办了助学活动,向全市贫困学子发放了上百万元的助学金。
近年来,通过关工委引领,各种爱心助学善举在丽水层出不穷,公益助学蔚然成风。从2007—2013年,市关工委发动浙江金龙房产集团老总王岳成先生合作开展助学活动。7年来,通过关工委组织向全市家庭贫困大中小学生发放“王岳成助学金”共计820万元。同时,市关工委联合“都市快报·利群阳光助学”、“钱报·中天助学”长期合作开展助学活动,2012-2016年,共结对资助我市家庭贫困大学新生1027名、资金856万元。
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市关工委成立了“丽水市关心下一代助学基金会”,积极向全社会筹集助学资金,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并以助学基金会为平台,开展了与省关心下一代基金会等十几家爱心基金会和企业的“爱心圆梦”专项助学行动。这一系列的爱心圆梦助学行动,为贫困家庭解决了实际困难。
市关工委还主动加强部门合作,一大批机关单位加入到市关工委助学“朋友圈”。仅2014年,市委干部局向离退休党支部发出了困进中小学生项资活动发款捐资助学倡议书,发动老干部捐款;市侨联发动华侨开展助学结对帮扶工作;市残联与市关工委联合开展残疾人家庭子女助学工作,共资助残疾人家庭大学新生164人,资金69万元。在丽水,因为有了关工委的贴心帮扶,贫困学子一路走来倍感温暖。
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来丽水市关工委帮助了8000多个贫困生家庭实现了脱贫致富,近98%的受资助家庭在孩子们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后,家庭收入有了明显增加,摘掉了贫困的帽子。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助学活动对象从原先的只针对大学新生到现在实现了对家庭贫困大中小学生的全覆盖,社会公信力、影响力力、美誉度不断提升,成为丽水关工委的一项爱心品牌,赢得了党委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完善机制,积极探索助学丽水模式
经过20多年探索,丽水关工委不断完善长效的帮贫扶困助学工作机制,从最初的个人“化缘式”助学,到如今“关工委组织谋划推动+新闻媒体宣传发动+社会爱心单位长期资金支持”的成熟模式,为助学扶困提供了生动的“丽水样本”。
建立助学工作市县联动机制。将全市关工委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谋划推动助学工作,科学鉴定市县两级关工委的职责分工。由市关工委负责助学工作的整体布局和面上协调推进工作,搭建起全市统一的助学网络平台,把所有申请资助的学生基本情况统一纳入到市关工委帮困助学工作平台。设立全市统一的助学热线电话,统一接受社会爱心人士(企业)有关助学工作的问询和助学意向受理工作,将学生资源和爱心资源集中到一个平台,实现助学工作“一个口子进出”。县级关工委则主要负责学生家庭情况的调查摸底、核实上报工作,做好爱心人士(企业)的来访接待、落实爱心人士(企业)跟学生的结对工作。
扎实做好调查摸底工作。每年高考结束,全市关工委工作人员至少要实地走访500多户贫困生家庭,了解其家庭收入、致贫原因、学生思想状况等,有时为了全面掌握学生家庭情况,关工委工作人员还需多次登门进行走访核实。通过调查摸底,力争对每位贫困生的基本情况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正是有了对学生真实情况的准确掌握,我们推荐出去的贫困生得到了社会爱心人士(企业)的认可和信任,极大提升了我市关工委助学工作的精准度,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率先成立公益助学联盟。丽水市关工委联合《处州晚报》发起成立了“丽水帮帮团”公益联盟,整合丽水关工委和《处州晚报》等助学资源,在助学工作上实现互联互通。同时,通过“丽水市贫困大学新生助学信息系统”工作平台,有效避免了学生重复资助现象的发生,使有限的助学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发挥好新闻媒体的“助推器”作用。积极争取同浙江电视台、《浙江日报》、《钱江晚报》、杭州《都市快报》等重量级媒体以及《丽水日报》、《处州晚报》、丽水电视台等丽水本地主流媒体合作,由他们派出记者深入我市贫困生家中进行采访。同时,集中力量,长时间、大篇幅、多角度宣传报道我市家庭贫困学生生活状况,特别是他们面对困境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动员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企业)加入到关工委帮困助学活动中来,帮助我市家庭贫困孩子圆上读书梦。其中丽水日报社、杭州都市快报社十几年如一日,每年都派出记者对我市家庭贫困学生进行采访报道,为在全社会营造起良好的助学氛围起到了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联合相关爱心单位开展“助力高考”活动,共为我市1120名品学兼优且家庭贫困的高三学子,每人给予一次性助学金2000元。2015年,联合浙江中烟工业集团、《都市快报》举办“学霸来了-2015乡村青年成长励志讲堂”,近千名家长和孩子聆听了我市4名寒门学霸的成长经历,社会反响较好。2015年杭州《都市快报》授予丽水市关工委“利群阳光助学行动特别贡献合作伙伴”。
拓宽助学工作新领域。在帮助我市青少年缓解家庭经济困难的同时,全市关工委组织坚持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贫困,积极面对人生。此外,全市关工委组织在开展“百名老科技专家联百村”活动中,积极发动老科技专家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家庭依靠科技致富,为丽水加快高质量实现“两大历史使命”,确保与全省同步实现“两个高水平”贡献力量。
薪火相传,寒门学子知恩感恩报恩
20多年来,丽水关工委在育人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持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助学活动,建立了“心连心”的育人常态化机制,用爱心唤醒爱心,用希望延续希望,鼓励贫困学子以乐观向上的精神迎接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除了经济上帮扶,市关工委还注重生活上、精神上全面关爱,帮助丽水学子面对困境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励志成长,做新时代逆流而上的弄潮儿。
同时,关工委与受资助寒门学子组建了微信群、QQ群,长期保持联系,跟踪助学效果,注重给予精神上的激励、心灵上的关怀,关爱寒门学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关心他们步入社会后的工作乃至婚姻、家庭情况。关工委对受资助的中小学生、大学生,通过书信往来、电话联系、寒暑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其进行跟踪教育资助,收到了好效果。近年来,受资助的大学生毕业就业后,不忘回报施恩之情,并积极投入到资助贫困生的行列。
同时,做好对社会爱心人士(企业)的服务工作。以关工委的名义向资助者颁发证书和感谢信,对他们的善行表示感谢。对资助学生人数较多的爱心企业(个人),主动上门走访答谢,并就市关工委开展的帮困助学活动向他们征求意见建议。我们的这些做法得到了社会爱心人士(企业)的积极回应,很多企业(个人)都认为开展帮困助学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并表示将继续结对我市贫困生。
可喜的是,寒门莘莘学子知恩感恩报恩,在个人事业取得成绩的同时,尽己所能回馈社会,参与爱心接力,从“受助者”变为“施助者”。原景宁籍贫困学子杨金荣,通过关工委受过爱心人士的资助,大学毕业后,在“杭州森马”工作。他生活好转,难能可贵的是不忘感恩:一有机会,就向公司中高层领导介绍丽水贫困学子的情况。十多年来,在他的努力和牵线下,公司持续资助丽水贫困学子。2014年,“杭州森马”全程结对10多名;2015年全程结对25名,近年来,“杭州森马”爱心基金会常年对丽水学子进行专项爱心助学行动,为贫困家庭解决了实际困难。从“被资助者”到“资助者”,也是丽水关工委爱心助学工作细水长流的一个缩影。
爱可以燎原,更能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受助学子李伊卉动情地说:“我们是不幸的,我们又是幸运的。当我们为高昂的学杂费一筹莫展时,是关工委和爱心人士的帮助,让我们的逐梦之路不再那么坎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们将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做爱心的传播者,接好爱心的接力棒,将爱心播撒到力所能及的地方。”
圆梦助学,德润处州。20多年来,丽水关工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倾情帮贫扶困助学育人,永不停歇;8000多寒门学子上了高中、圆梦大学,阳光自信知恩感恩报恩,传递爱心。在新时代,丽水关工委将继续主动作为,积极联系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形成全社会联动助学的合力,把大爱铺在关爱路上,让处州大地绽放“关爱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