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4月10日在丽水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及2021年工作回顾 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特别是全市“两山”发展大会以来,是丽水发展谱写新篇章、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时期。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丽水之赞”为引领和动力,坚定厉行“丽水之干”,大力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在创新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成功探索中开辟了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 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求是挺进、砥砺奋进,面对诸多挑战压力不犹豫、不退缩、不止步,经受住新冠肺炎疫情大战大考,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干成了一批事关丽水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多项改革经验被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充分吸收;浙西南革命老区获得认定并被列入全国12个重点革命老区;百山祖国家公园进入国家公园设立候选序列;高水平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 ——区域综合竞争力在跨越赶超中明显增强。生产总值从2016年的1134亿元增加到1710亿元,年均增长7%,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016年的1.6倍、年均增长10.1%,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8%,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七普”新增常住人口39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5%,青年人才实现净流入、引进人才年均增长36.2%。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02亿元,净增市场主体11.8万户,引进金融机构11家、存贷款余额突破7000亿元。城市信用监测排名全国第9,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成为中国改革年度十佳案例。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从全国158位跃升至80位,中国(丽水)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浙江自贸区丽水联动创新区获批,侨博会成为浙江重点进口展贸平台,与上海“区-县”结对合作实现全覆盖。丽水机场开工建设,龙泉、庆元、遂昌、松阳迎来铁路时代,新增高等级公路237公里,改建提升“四好农村路”1.3万公里。 ——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在提质增效中加快成型。产业发展逐步转入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和创新驱动新轨道。研发投入强度初步测算达2%,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4.7件提高到9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2.3倍,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增长2.7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8.7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4%、14.2%,规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2.6万元/人。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80.4%,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63.7%,半导体全链条产业组链成群,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3%,合成革、滚动功能部件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行动成为省级样板,7条产业链列入省级链长制试点。新增上市企业7家、雄鹰企业2家、隐形冠军企业1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新增省级经济开发区3个。“山”字系品牌走向全国,“丽水山耕”名列全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榜前列,“丽水山居”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53.7亿元,“丽水山泉”集体商标注册成功。创成全国首个名特优新高品质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试点市,农药化肥区域管控初步达到欧盟标准,新增农产品地理标志14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拥有量全省第一。缙云仙都创成全市首个5A级景区,松阳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遂昌、缙云、龙泉入选全国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在持续发力中形象彰显。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8年领跑全省,龙泉、遂昌创成首批省大花园示范县,松阴溪成为首批省大花园“耀眼明珠”,创成景区镇108个、景区村866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样板乡镇61个、美丽城镇样板19个。建设改造污水管网626.7公里、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20.3万吨,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全覆盖,“五水共治”五夺“大禹鼎”。市区空气PM2.5浓度比2016年下降32.3%,成为首个“中国天然氧吧城市”。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零增长”。“一带三区”发展规划落地实施,中心城区“一脉三城”发展格局加快构筑。市区建成区面积扩展到44.7平方公里,完成市区城中村改造274万平方米、置换发展空间1.2万亩。实施南城产城融合项目38个、总投资303亿元。“拯救老屋行动”列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连续2年成为全省乡村振兴优秀市,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华东地区第一、全国第三。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列入国家试点,市域瓯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全覆盖,森林覆盖率高出全省20个百分点,高标准建成瓯江绿道网4034公里,发现全球新物种7个、中国新记录物种64种,成为全省唯一生物多样性保护试点市,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 ——人民群众获得感在共建共享中不断提高。财政民生支出实现翻番,累计达186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幅分别达到8.2%、9.9%,倍差从2.19缩小到2.02,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连续13年全省第一,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连续6年全省第一。脱贫攻坚动态实现“四个清零”,最低工资实行全市统一提标,最低生活保障年标准首次突破万元。“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入选全国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12.4万群众搬出大山、融入城镇。云和获得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景宁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城镇新增就业14.3万人,无欠薪县(市、区)实现全覆盖。实现民生事项“全域一证通办”、天然气“县县通”、行政村客车“村村通”,实现5G信号城乡全覆盖、快递服务乡镇全覆盖、邮政快递行政村全覆盖,基本实现城乡同质饮水。高考总录取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向“双一流”高校输送人才能力达到全省中等位次,县县创成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健康浙江考核“三连升”“县县优”,成为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长28.1%。“乡村春晚”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实现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县级全覆盖,建成市图书馆新馆。缙云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升格为省政府主办,龙泉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增国保单位5处、国家非遗3项。改造老旧小区61个,有住房需求的低保、低边家庭全部纳入住房保障。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示范型儿童之家乡镇(街道)全覆盖,莲都创成全国首批无障碍示范区。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慈善、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进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史志档案、人防气象、援藏援疆援青和东西部协作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零发生”。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 2021年既是“十四五”开局起跑之年,也是本届政府收官之年。我们以“丽水之干”扎实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顺利开展全省首批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顺畅实现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试点到示范的迭代升级,首次成为全国唯一水、气环境质量排名同时进入前十的地级市,年初提出的预期发展目标均达到或超额完成,十方面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双招双引”蓄势赋能。新引进大项目186个,到位资金210亿元、增长9.2%,其中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占69.4%,制造业投资增长20.1%,德国肖特集团医药系统亚洲总部落户缙云。成功举办央企走进浙江山区26县首站丽水行活动,签约央企百亿级项目6个。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获评中国经济营商环境十大创新示范区,新落地央企、500强、上市公司项目16个,以18亿元产业基金撬动了228亿元金融资本跟投。浙西南科创中心核心平台落子布局,遂昌“天工之城”引进数字经济头部企业20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诺贝尔奖得主专家工作站实现“零突破”。启动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8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36家。人才科技峰会签约项目再创新高,新引进高校毕业生4.4万人。 (二)产业发展扩能提级。深化精准服务企业“365”专项行动,企业诉求办结率达95%,为企业减负72亿元,民营经济、普惠型小微企业、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分别增长16.1%、28.2%、39%,新设企业增速全省第二。同创超高纯钽、晶睿电子、航天科工3D增材制造浙南中心等项目投产投运,航迅直升机、中车动力谷、普崎数码打印产业园等项目开工,未来建筑总部大楼启用。争创国家级、省级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示范试点114项,入选省级重点技术改造示范项目34个。合成革产业集群成为首批省级新智造产业集群、入选省首批产业大脑,龙泉三田公司率先试点“未来工厂”。累计落地水经济项目40个、完成投资97亿元。发起成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保护与发展联盟。成为全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行动试点市,新增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4个,莲都入选首批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 (三)改革开放走实走深。国家发改委在我市召开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示范现场会,改革成果获全省改革突破奖银奖。天眼守望助力“两山”转化成为全省数字化改革首批最佳应用,16项特色应用入选数字化改革成果展。在全国率先挂牌成立森林碳汇管理局,成为国家碳监测评估试点基础城市。一举创成全国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区。实施山海协作产业项目155个、到位资金234亿元。成立华侨创业创新服务中心,出台鼓励华侨回归创业创新30条。持续推进大通道互联,瓯江航道整治工程完工,金台铁路建成通车,温武吉铁路完成预可研编制,义龙庆高速公路遂昌至龙泉段列入省级主导实施类项目、庆元段启动前期。 (四)美丽城乡协调共进。加快花园城市建设,桐岭路通车缓解了南北城交通压力,腊口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城市中央公园二期、花园中心、邻里中心、“活水进城”等项目开工,城市立体花墙等10个微改造示范项目完工,“城市体检”工作初步完成。实施县(市)城市品质提升“五个一”工程项目20个、完成投资103亿元,入选省级创建试点城乡风貌样板区16个、未来社区项目8个。建成花园乡村208个,莲都堰头村、遂昌红星坪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云和赤石村创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松阳象溪村获评省“千年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成功承办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会。 (五)民生保障提质增效。“浙丽保”成为全省共同富裕重大改革项目,报销额在10万元、50万元以上的重大疾病综合保障率分别提高34%、41%。年家庭人均收入9000元以下现象全面消除。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行政村新增399个,50万元以上行政村新增68个。“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建成投用学校30所,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1.85万个。287所供餐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全部实现师生同菜同质同价。丽水学院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实现省市县互认共享,市中心医院获评首批省十佳医院,市中医院创成省三甲中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疫苗全程接种覆盖率超过94%。完成生活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376户。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2177户,棚改开工1455套、交付500套。 各位代表,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支持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的结果。270万丽水人民都是这段光荣历程的亲历者、参与者、推动者和见证者。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丽部队、武警官兵、省部属驻丽各单位,以及所有为丽水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短板和问题。全市综合实力、产业竞争力、创新要素凝聚力等方面与发达地区差距仍然十分明显,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已经成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有待拓宽,有效投资后劲不够足,新兴产业起势但未成势;城市能级不够强,基础设施还有不少短板,统筹发展和安全基础还不稳固;“三大差距”部分指标低于全省平均,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程度还不能充分满足群众需求;个别部门对解决企业和群众身边“关键小事”用心用力不够,有的政府工作人员担当精神和工作作风需要改进提升。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更加有力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市第五次党代会科学描绘了丽水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宏伟蓝图,号召全市上下永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奋勇向前的新时代“挺进师”。我们要拉高标杆谋跨越、抢抓机遇促赶超,跑出发展加速度、加快建设新丽水。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坚毅笃行“丽水之干”,全面系统落实“八个必须坚持”,奋力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绿水青山与共同富裕相得益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丽水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丽水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建成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成为全省新发展格局中的新增长极,成为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围绕建设发展活力澎湃、城乡品质一流、精神自信自强、人民共同富裕、治理规范高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丽水,在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GDP增速处于全省第一方阵、主要生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上,到2026年要努力实现:“两个较快增长”,GDP和GEP规模总量协同较快增长、相互之间转化效率持续较快增长,GDP总量达到2500亿元、人均GDP达到10万元,建成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市;“三个高质量倍增”,规上工业增加值倍增、突破73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倍增、突破12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倍增、突破190亿元;“三个能级显着跃升”,创新能级实现主要创新指标“十翻番十突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基本建成浙西南科创中心,产业能级实现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挺进国家级经开区50强、基本建成高能级产业战略平台,城市能级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8.5%、建成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三个倍差缩小”,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省设区市最高倍差分别缩小到2.1、1.55以内,县域间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最低倍差分别缩小到1.5、1.48以内,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93以内;“两个保持前列”,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保持全省前列,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是: ——建设具有中国气派、展现浙江风采、彰显丽水特质的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打造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在建设美丽生态、打造万物和谐的自然花园上下功夫,力争水、气质量排名稳定在全国前10,确保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保持全省首位。建设百山祖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华东生物种质资源基地,构建林分结构合理、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确保瓯江、钱塘江等水系源头地区维持原生态,水土保持率达93.5%以上。建成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全域“无废城市”。在升级美丽城乡、打造宜居宜业的品质花园上下功夫,精致建设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精品打造新时代花园乡村,精心规划大花园美丽景观。市区创成5A级景区城,实现大花园示范县全覆盖。匠心打造“丽水山居图”,开展“十带风情、百镇景区、千村花园”示范创建,重点培育大花园“耀眼明珠”20个以上,创成省级未来乡村80个以上,统筹抓好“增花添彩”三年行动及美丽林相、美丽河湖、美丽田园全域建设。在培育美丽经济、打造绿色发展的活力花园上下功夫,争创国家级生态资产和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创建中国碳中和先行区、全国生态环境健康管理创新区。培育一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千万级核心大景区,布局一批高品质步行街、时尚网红打卡地、夜间经济地标区和特色消费集聚区。积极打造具有引爆效应的旗舰型旅游项目。着力把水经济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再造富民强市支柱产业为目标振兴林业产业。 ——建设浙西南中心城市,打造全省新发展格局中具有澎湃活力和鲜明特色的新增长极。在做强中心城市、建造区域增长极的火车头上下功夫,树立建设百万级人口现代化城市的长远目标追求,实施中心城市扩能升级行动,加快迈向“一脉三城”时代。功能迭代提升活力北城,推进老城有机更新,建设高铁新城,完善城东、联城片区功能。大气开放建设智创南城,打造“万亩千亿”高能级产业战略平台。未来眼光开发碧湖新城,探索创新社区与美丽田园融合共生的开发模式。辐射带动“小县大城”建设、中心镇培育、小城镇发展,积极推动各县(市、区)围绕“一带三区”跨山统筹、组团发展。在强化创新引领、打造区域增长极的强引擎上下功夫,实施人才科技强市战略,构建“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新格局,高标准建设国际化双创人才特区、浙西南科创产业园等重大科创平台。实现国家级高新区、科技奖项“零突破”,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各县(市、区)北上广深科创飞地全覆盖,实体化建设研究院和研究生分院3所以上。建立“人才有感”的人才科技服务十件实事机制,以最优服务集聚高端科创资源,以最优生态打造高水平创新矩阵。在壮大生态工业、增强区域增长极的主动力上下功夫,坚定“工业强市”方向不动摇,以“链长制”为牵引统筹建设高能级平台、高端研发机构、大好高项目,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再造传统产业基础、提升产业链,以“双招双引”全力引育重塑产业格局的重大战略项目,打造1个千亿级、3个五百亿级、15个以上百亿级产业集群,力争五大主导产业总产值超25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规上工业亩均税收突破30万元,上市公司县(市、区)全覆盖。在完善基础设施、构筑区域增长极的硬支撑上下功夫,一体化构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狠抓新一轮扩大有效投资行动,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坚定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加快构建“国内3小时、省内1小时、市内1小时”交通圈,实现丽水交通从全省末梢向区域枢纽跨越。打造华东抽水蓄能基地,实施光伏倍增工程。创建浙江水网先行示范市,各县(市、区)城市防洪闭合圈达到20—50年一遇标准。打造“双千兆”网络示范城市,实现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规模部署、充分应用。在推进开放发展、激发区域增长极的活力源上下功夫,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山海协作,全面接轨上海。统筹建设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联动区、中国(丽水)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浙江自贸区丽水联动创新区,加快建设综合保税区、空港园区。抓好“华侨产业城”系列项目,办好世界丽水人大会、侨博会,打造“东海岸时尚浪漫侨乡”。鼓励支持国企搏击大市场、勇攀新高峰。完善青年发展型城市中长期规划和政策服务体系,建设拥抱青年的城市。 ——把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打造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在致力增收富民、促进生活富裕富足上下功夫,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新一轮低收入群体收入倍增计划、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增计划,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50万元群体比例超过70%,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加快建设乡村产业富民“一县一平台”,开展十万技能人才共富能力提升行动,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持续释放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潜力。深化“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促进更多高山远山深山地区农民下山进城、彻底改变命运。在致力以文化民、促进精神自信自强上下功夫,以“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为抓手建设全国红色文化融合绿色发展示范区,以推动千年古城复兴为抓手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文化产业倍增工程,实现“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全覆盖,打造国际摄影名城,建设丽水音乐厅,补缺升级县“四馆一院”,培育剑瓷、石雕、木玩等百亿文化产业集群。在致力服务惠民、促进公共服务普及普惠上下功夫,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更大力度推进教育提质行动,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达60%以上,教育发展主要指标全面达到全省中等位次以上,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数平均达到80以上,与全省同步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高品质健康丽水,构建具有山区特色的医疗服务模式,建设区域医疗高地,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打造“浙丽畲医药”特色品牌,全面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6岁。加快创建体育现代化县,体育“一场两馆”县级覆盖率达80%以上。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减缓群众住房、教育、育幼、养老、婚嫁等方面焦虑感。在致力善治安民、促进社会和谐和睦上下功夫,以共同体理念构建党建统领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社会治理体系,系统构建风险闭环管控的大平安机制,奋力夺取全国平安建设最高荣誉“长安杯”。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整体推动市域治理能力的质量、效率、动力变革。 三、2022年主要工作安排 今年将迎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也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2%;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保持全省前列、倍差缩小到2以内,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节能减排降碳完成省定任务。 做好今年工作,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和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塑造变革要求,夯实“稳”的基础、培育“进”的动能、提升“变”的能力,必须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奋力夺取全年发展高分报表。重点做到七个聚力: (一)聚力稳进提质优环境 以政策的“实”和“效”促进发展的“稳”和“进”。强化政策对接、工作衔接、项目承接,叠加释放国家支持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政策优势,用好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一县一策”政策工具箱,抓好省“5+4”稳进提质政策条条精准落地,制定实施好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等地方性政策包。全力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政府专项债、企业债券,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80亿元以上。实施扩投资、优结构十大行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联动推进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盘”攻坚行动、亩均效益领跑者行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行动,全面抓好亩均税收3万元以下低效企业整治提升,新增工业供地、盘活存量用地各5000亩以上。落实全要素精准直达最优项目机制,确保项目能批、土地能供、资金能保。强化项目全过程统筹推进,以财务支出法为主,对重点项目推进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限、定责任,实行月跟踪、季晾晒、年评价,确保新建重大项目开工率上半年达60%以上、三季度达85%以上。越是困难我们越要坚定信心,把应对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分一些,以自身工作的有效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让营商环境成为丽水发展的金字招牌。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共建“信用丽水”,确保国家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稳定在“第一梯队”。“真金白银”推动涉企政策直达快享,力争为市场主体减负70亿元以上,新增制造业贷款70亿元、小微企业首贷户1500户。推动企业“准入即准营”、一般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积极推行涉企鉴定评估“最多评一次”、涉企执法检查“综合查一次”。迭代优化“浙里营商”丽水服务专区建设,提升“企业码”一站式服务功能,分行业或产业链组建专属服务团队,建立重点企业服务员队伍,构建便捷畅通的涉企信息直达渠道,建立企业诉求“135”限时办结制度,在解决企业困难的同时促进企业与丽水同成长、共壮大。一个地区的发展近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我们将以政府更加有为促进市场更加有效,让尊重、爱护、支持企业蔚然成风。 (二)聚力“双招双引”增动能 举全市之力推进招商引资大会战。持续抓好“一把手”五亲招商,各级政府主要领导1/3以上精力、园区平台主要负责人1/2以上精力用于招引标志性大好高项目,全年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20亿元以上项目3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力争百亿级产业项目“零突破”。市县联动做优做强招商引资“一部四中心”,充分发挥商会组织、丽水企业在外分支机构作用,强化链式招商、以商引商、基金招商、专业招商。紧盯五大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细分赛道抓招商。迭代升级招商推进考评机制,以实绩论英雄,对重大战略性项目招引实行“一票评优”机制。建立重大招商项目市领导直通车制度,推进重点资源跨部门、跨县域整合,最大力度强化要素保障。深入实施“央地合作十百千”和省市县长项目工程,新落地央地合作项目5个以上,省市县长项目落地率60%以上。 打造创新“第一发展引擎”。以产业链为中心做好人才科技文章,编制产业发展人才科技支撑规划,完善人才科技政策,办好第十一届人才科技峰会,探索设立“人才认定直通车”,推广使用人才科技服务券,实现“产业-科技-人才-政策-服务”一体推进。“绿谷精英”落地项目增长20%、引进高校毕业生5万人以上。产教融合壮大产业工匠人才队伍,深化新时代“绿谷工匠”工程,建设半导体产业学院、工匠学院,建成投用滚动功能部件和生态合成革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力争丽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纳入国家高新区考察名单,加快建设浙西南科创产业园,开工建设市科技馆。培育更有活力、创造力的市场主体,争取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科技小巨人“零突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1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家、省级单项冠军培育企业5家,滚动培育重点拟上市企业19家。我们将视创新如生命,久久为功让创新成为丽水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三)聚力产业升级强支撑 集群强链提升生态工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制造业绿色发展标杆地,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引育行业领军企业和“链主型”企业,五大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均要高于规上工业。建立“链长+链主”协同推进机制,抓好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缙云、青田、云和等省级经济开发区产业链“双链长制”试点,重点培育特色标志性产业链10条以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5家,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8个、市级以上补链延链强链项目20个以上,积极培育省“新星”产业群。全面完成开发区(园区)平台整合,实现省级经济开发区县域全覆盖。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新增国有上市培育企业2家。开工建设未来建筑科技产业园,培育壮大建筑产业。开工建设中欣晶圆、广芯微、正帆特气等半导体产业链项目,以及纳爱斯生态综合园、天喜厨电产业园、爱玛新能源智慧出行、宇恒储能电池等一批重大制造业项目,力争制造业重点投产项目达200个以上,确保制造业投资增长15%、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实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示范试点项目10个以上,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确保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力争增长20%以上。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引领智变升级,提升合成革产业大脑,启动建设不锈钢、金属制品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力争建成“未来工厂”1家、滚动推进“未来工厂”市级培育企业1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覆盖面达60%以上。 农旅融合做大“山”字系品牌。全面提高“丽水山耕”标准化供给能力,新建订单基地10个,培育单条产值超10亿元的农业全产业链3条。争创全国“肥药两制”综合试点区,建成庆元食用菌、松阳茶树现代种质资源库。围绕让游客“多留一夜”,联动打造“丽水山景”“丽水山居”“丽水山路”,推出“丽水山景”特色旅游线路12条,培育“丽水山居”钻级民宿100个,筹办“丽水山路”山区露营大会。建成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示范点200个,加快创建古堰画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千峡湖峡湾经济,力争创成云和梯田5A级景区。谋划建设华东优质水经济产业园,力争“丽水山泉”早日进入全国矿泉水市场第一梯队。我们要以品牌品质品味为方向,创新发展路径,壮大生态经济,让绿水青山价值实现与跨越发展有机结合,让生态惠民生态立市与共同富裕有机结合。 (四)聚力改革开放添活力 推进数字化改革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双跨融合”。全面承接数字化改革“1612”体系构架,打造一批管用实用好用的多跨场景特色应用。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作为数字化改革重大需求,迭代升级天眼守望助力“两山”转化,抓好GEP辅助决策“一地创新、全省共享”应用。以华东林交所为载体打造区域性生态产品交易中心,率先开展生态资源权益交易试点,探索贯通生态保护、增值、变现全过程的有效机制,进一步提升碳排放权、用能权、水权、林权、碳汇交易等市场交易的活跃度。争创全国气候投融资试点,争取国家生态导向开发模式试点项目。 扎实推动“跨山统筹”新突破。着眼共同富裕示范区缩小地区差距先行先试,市县联动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结合建立全市域重大项目库,实质性落地“一带三区”发展格局。谋划设立“市级主导、市县共担”空间及建设用地指标池、重点项目融资对接平台,重点支持跨区域重大战略性项目。加快打造云和全国山区新型城镇化县域共富样板,深化景宁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国家试点,抓好松阳缩小城乡差距省级试点。承办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现场会,启动创建全国革命老区共同富裕示范区,加快建设“十镇百村”红色乡村,培育壮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促进红绿融合发展。 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系。华侨是丽水发展最宝贵的财富,要继续研究深化华侨有感的涉侨政策,着力引导华侨要素投入实体经济。加快创建华侨经济双循环发展试验区,加快推进欧洲华侨创业城等项目,成立华侨创业基金,加快中欧工业园招商,重视华侨新生代“培根”工程。制定实施外贸市场主体培育计划,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培育壮大开放型经济。加快建设“世界超市”,抓好青田港建设,力争走出泛海洋产业发展新路子。新实施山海协作产业项目100个以上,到位资金100亿元以上。建设上海G60丽水科创中心,推进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券政策“互认互通”。建成景文高速,开工衢丽铁路衢松段,加快丽水机场、衢丽铁路松丽段建设,加快杭丽铁路前期,力争温武吉铁路完成可研审查、丽云宁铁路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深化义龙庆高速、庆景青公路、国家公园大道等项目前期,以“大通道”建设助力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五)聚力城乡统筹促融合 加快建设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着力打造智慧城市、韧性城市、海绵城市,精心打磨优化城市天际线、建筑外立面。实施一批“丽水山居图”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水东高铁新城、南明湖岸线改造等项目。“一街一品”推进道路“增花添彩”,加快改造刘祠堂背等历史街区,建设“最丽水”处州府城非遗街区。打造南城产城融合创新发展新标杆,加快推进国际会展中心、第四代万达商圈、第一人民医院、南城运动综合体等项目。开工建设大溪治理提升改造工程,加快解决市区部分节点容易内涝问题。推动“小县大城”向名县美城转型,加快建设缙云全国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城,力争将壶镇、温溪等省级小城市试点打造成为共同富裕城镇发展样板,扎实推进碧湖、古市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创建风貌样板区5个,开工改造提升老旧小区39个,新增省级未来社区项目6个。集成布局打造一批“文旅共富驿站”和“百县千碗、丽水味道”特色美食体验店,培育好咖啡、红酒业态,发展夜间经济、“首店经济”,加快“网上菜场”等六个网上建设,建设城市“15分钟便民生活圈”,让城市街巷更有烟火味。 促进乡村加快蝶变、全面振兴。统筹抓好“红耀绿谷、强基共富”、农业“双强”、乡村振兴“十大激活”行动,培育“六业千亿”乡村产业,乡村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加快创建国家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打好“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四套组合拳,做实强村公司,实施农民持股共富计划,全市域创建非遗助力共同富裕省级试点,打造流动供销致富车品牌,全面消除集体经济年总收入20万元以下且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行政村。继续推进“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在莲青缙地区试点推进下山农民跨区域自由安置。健全“两进两回”长效机制,新培育农创客1900名、招引新乡贤1500名,启动“百万农民大培训”,探索建立团队科技特派员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9.8万亩以上。推动农村规模化供水比例达到60%,既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实现全覆盖。500人以上行政村农村文化礼堂实现全覆盖,省级善治村达40%以上。建设松阳国家传统村落公园,加快创建品质化花园乡村、未来乡村,打造留得住记忆和乡愁的“浙丽”乡村。 (六)聚力生态提标亮底色 推动生态治理高位提质。以“无废城市”“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为抓手加快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力争60%的县(市、区)达到“无废城市”标准,与全省同步成为全国生活垃圾治理先行区,龙泉、缙云创成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完成全市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改造。加快实施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着力打造瓯江幸福河样板。实施全域禁渔制度。系统抓好全域禁止河道采砂、秸秆焚烧、明火上山、许可范围外燃放烟花爆竹及松材线虫病防治,实现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任务“清零”。深入推进清新空气行动,确保市区PM2.5平均浓度低于22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以上。巩固拓展应用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地下水污染防治、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等国家级试点成果,努力形成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试点经验。 按照“国家公园就是尊重自然”理念抓保护。迭代建设百山祖国家公园数字化“一张图”,建设国家级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启动申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整体保护国家公园重要生态区域。实体化运营百山祖国家公园发展公司,制定实施国家公园整体风貌控制及重点区域设计建设导则、国家公园园区及周边特色村落提升专项规划。创成大花园典型示范县1个以上,建设美丽林相65万亩,全面提升生态系统碳汇。 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把碳达峰碳中和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契机,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防止“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建立能源平衡表工作体系,先立后破推进能源低碳转型,防止“一刀切”、运动式“减碳”,引育更多“含绿量”产业项目。加快零碳低碳技术招引、研发和推广应用,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减碳技改项目68个。加快建设缙云抽水蓄能电站,力争完成核准2座。力争丽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加快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项目。建设市本级、缙云、青田、龙泉、遂昌等5个省级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城市(基地)。 (七)聚力美好生活惠民生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美好是“国之大者”,做到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把高质量就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导向,打通需求侧与供给侧,增强制造业对青年人的吸引力,统筹解决社会就业难与企业用工难,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积极推进扩中提低,加快建设“全面覆盖+精准画像”基础数据库,聚焦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个体工商户、进城农民工等“扩中”重点群体,制定实施针对性激励政策,力争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50万元群体占比提高3个百分点。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全国统筹实施工作,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功能,抓好“浙丽保”扩面提质增效。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群体制度,关爱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动态做到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着力实施新时代文化丽水工程。打造“德润处州”市域品牌,启动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建设跨山统筹文化共同体,全域推动“乡村春晚”走向“乡村村晚”。抓好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建设,办好缙云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首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大会、世界青瓷大会、世界摄影大会,推动庆元林—菇共育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实施“天下龙泉”——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打造畲族文化总部。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让历史文化活起来。着力抓好教育提质。“一县一策”推进“县中崛起”。巩固扩大“双减”成果,平稳有序推进民办义务教育规范发展。深入实施教育“双百亿”工程,新增学位1.14万个。实现全市中小学城乡教育共同体乡村学校全覆盖,开工建设北京师范大学丽水实验学校。加快丽水学院与中国药科大学合作共建中医药与健康产业学院,推进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出台教育人才政策,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职业,让教育成为丽水人安居乐业最有保障的要素。着力建设高品质健康丽水。实行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同质同标,推进县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同质化。实施新时代县级强院工程,深化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落地丽水国际医学中心、水东医院。全面建设健康促进县(区),强化全民健身,持续打造中国最美户外运动天堂。着力打造全龄友好“幸福家园”。建设育儿友好型社会,完善生育、养育、教育配套政策与服务,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每千人拥有婴幼儿托位数达到3个。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完善养老服务网络,加强家庭适老化改造,推进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二甲及以上中医院规范设置老年医学科,建成康养联合体20家,确保所有敬老院均达到国家养老院二级以上标准,联动推进中国长寿之乡、“浙里长寿”品牌建设。围绕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营造青年群体与城市共生共长、愿来愿留、乐活乐享、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 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坚持“动态清零”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从严从紧从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强化平战结合,深化市县两级防控办实体化运作,完善疫情防控机制,加强免疫接种,落实“人物同防”,努力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发布实施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成地质灾害“整体智治”三年行动。深化“遏重大”“控较大”攻坚战,实现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全覆盖。切实防范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完善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用好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等,推进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深入实施网络安全整体能力提升行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做好信访工作。加强退役军人和“双拥”工作。创成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奋力夺取二星平安金鼎,扎实做好党的二十大、亚运会等重大活动安保维稳工作。 四、倾力打造高效实干的服务型政府 面对新征程新使命新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强化为民、整体、务实、清廉导向,建设高效实干的服务型政府。 以建设为民政府换来群众有感。牢记政府前面“人民”二字,以民生所望为施政所向,对群众急难愁盼的事“零懈怠”,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让政府工作更有民生温度,让市民笑容成为最美市容。进一步完善民生实事清单化攻坚突破机制,新一年十方面民生实事经本次人代会讨论确定后,我们将用心用情用力把实事办好、让群众说好。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勤俭办一切事业,严格控制和压减一般性支出,把宝贵的资金更多用于为发展增后劲、为民生增福祉。 以建设整体政府实现高效协同。强化战略思维,树立整体政府理念,对施政理念、机制、工具、手段进行系统性、重塑性变革,促进群众和企业办事从“找部门”转变为“找政府”。以“一件事”集成整合全生命周期事项办理,打破条线、分管、层级、地域思维,不扯皮不推诿,确保问题解决、高效办理。纵深推进“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深化“大综合一体化”改革,推动跨部门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和业务协同,努力实现政府系统整体智治、闭环管控。 以建设务实政府促进担当有为。把实干担当作为政府工作生命线,以钉钉子精神具体抓抓具体,实打实服务市场主体,实打实发展实体经济,实打实破解发展难题。完善目标、工作、政策、评价“四个体系”,突出贡献度导向,动态考评、鼓励快跑,引导政府工作人员走出舒适区。在“双招双引”前线、项目建设一线、攻坚克难火线锻炼识别干部,推动市级部门专业抓、深入抓、一线抓,鼓励各县(市、区)政府跳出丽水、跳出26县谋发展求跨越。坚持“立说立行”“马上就办”,倡导早干快干大干,以工作提速换取发展提效。 以建设清廉政府推动干净干事。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风清气正的政府形象,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以严的主基调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坚守“亲”“清”二字,建立新型政商关系。坚持“为政者须率先奉法”,力争创成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司法监督、统计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没有等出来的精彩,只有干出来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坚强领导下,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坚定不移向着全面建设绿水青山与共同富裕相得益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丽水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