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思路
一、2021年工作总结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开局之年。对教育来说,是重大教育政策集中实施和调整的一年,也可以说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元年。2021年以来,市教育局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科学制定和实施“十四五”规划,深入推进教育提质决战年行动,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切实加强
1.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切实增强办好新时代教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了第三次、第四次全体会议,研究部署了教育“十四五”规划、教育评价改革、“双减”工作、教育领域涉稳工作、高考加分政策改革、校园安全专项整顿、考试疫情防控等重大工作。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领导,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莲都区、遂昌县整区域推进,其他县(市)61所学校开展试点工作,探索新的学校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
2.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将党史学习教育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打造中小学思政课、“中华民族新希望”活动、“三色”德育品牌这三个教育特色,在全省率先研究制定了《丽水市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教学指导意见(历史与思政学科)》,突出小学、中职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升,建立起符合各学段学生年龄特点的党史学习教育体系。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校园宣讲活动,全市165 所学校建立了校园宣讲队伍,有小小宣讲员708 名,开展了各类宣讲活动 1500 余场,宣讲覆盖青少年学生30 多万人次,涌现出了丽水市实验学校“党史少年说”、莲都区刘英小学“小红军讲解员”等特色青少年宣讲品牌。学区“一张图”场景应用、师生同菜同质同价助推学校食堂“微改造”2个案例入选丽水市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实践活动最佳实践案例(共34个)。
3.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推进学校党组织有效覆盖,推动民办学校党建工作写入民办学校办学章程,选派党员任民办幼儿园党建工作指导员,在全市两新党建“四个百佳”先进典型评选中,被评为市两新支部百佳党组织5个、市两新百佳党组织书记5人、市两新百佳党员5人、两新党建百佳好故事1个。坚决守住意识形态主阵地,落实“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防范和抵御宗教向校园渗透,配合相关部门及时处置了相关涉师生的地下非法宗教事件。
4.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推进。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纵深推进“清廉学校”建设,创建第二批清廉学校示范校223所,培育省级清廉学校标杆校10个,制订《丽水市清廉学校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试行)》。规范教育系统权力运行机制,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梳理重大风险隐患点和小微权力清单,市直各中小学(幼儿园)梳理小微权力清单371项,学校办学负面清单392项,绘制流程图410个。
(二)教育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
1.教育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2020年度全市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数71.79,比上年提高1.47,与全省平均的差距有所缩小。强化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省政府对莲都区、缙云县、青田县政府2020年度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督导评估均为A等次,实现了本轮政府履职评价市级和9个县(市、区)全部A等的好成绩。推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松阳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省级评估。推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景宁在全省首批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国家级评估。扎实推进省现代化学校创建,19所学校(4所幼儿园、4所小学、3所初中、1所普通高中、2所中职学校、5所社区学校)获评省现代化学校,省现代化学校比例达到4.59%。教育普及化水平与全省基本同步,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8.78%,15年教育普及率达99.15%,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达98.64%,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8.4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4.6%。
2.教育数字化改革持续推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2021年认定为示范校21所、优质校47所、达标校73所,智慧校园达标率达92.2%。建设丽水数字教育E平台,建成教育现代化、学区一张图、教育提质、教育资源供给、教育信息化、中小学身心健康、智慧食堂、校园安全等8个数据驾驶舱,其中学区一张图、教育提质、优质资源供给、中小学身心健康、智慧食堂等5个接入花园云(城市大脑)。市教育局数字化改革考核排名市直部门第三,丽信培、校餐通、学区一张图、入园入学一张图4个应用上架浙里办。
3.教学成果研究取得突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入选2021年浙江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职业教育类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高等教育类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推进学校教科研工作,在浙江省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得省一等奖8人,获得省二等奖9人。在浙江省教学论文评比中,共有63篇教学论文获得省一、二、三等奖。
(三)教育“双百亿”工程全面实施
1.“双百亿”项目有序实施。全年完成教育项目投资32.75亿元,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38个,新增学位18460个。其中,完成新建(改扩建)幼儿园项目28个,新增学位5550个,完成新建(改扩建)小学项目6个,新增学位8610个,完成新建(改扩建)初中项目4个,新增学位4300个。丽水市实验学校丽阳校区、华师大附属学校、莲都区长岗背小学、莲都区碧湖三小、青田县温溪五小、遂昌县第三中学等一批项目投入使用;丽中莲城书院、丽水护士学校迁建工程、丽水旅游学校建设工程、城西学校初中部等项目顺利推进。
2.“内培外引”取得新进展。上海世外教育托管丽水市实验学校、天宁中学、长岗背小学,华师大附属丽水学校投入使用,浙江新通教育集团托管云和县第二中学、江滨实验小学、城西小学,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
3.学校食堂改造提升成果显着。坚持“小切口、大民生”“小食堂、大教育”的理念,将“师生同菜同质同价”工作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努力把学校食堂建设成为“营养食堂、美味食堂、清廉食堂、智慧食堂”。全市完成学校食堂“微改造”208个,287所供餐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全部实现师生同菜同质同价。这项工作得到时任省长郑栅洁和副省长成岳冲批示肯定。
(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向纵深推进
1.“双减”工作取得阶段成果。坚持“减负”工作和教育“提质”两者并重,积极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提出“七个精心、七个提升”,努力提高作业管理水平、课后服务水平、课堂教学质量。我市面向义务教育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293家,压减率、办结率均达到100%,在全省率先完成压减率、办结率“双百”任务。其中59家营利性培训机构注销,占比20.14%;192家转型为营利性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占比65.53%;42家转型为非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占比14.33%。学校课后服务实现两个“全覆盖”,全市221所小学、84所初中已实现课后服务学校全覆盖、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参加托管的小学生134671人,参与率87.74%;参加课后托管的初中生79960人,参与率98%。
2.德育工作全面加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用好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贯彻落实《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在全市中小学开展集体主义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组织评选100名市级新时代好少年并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开展“中华民族新希望”全市中小学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2021年全市开设思政示范课60节,完成思政课教师专业培训500多人,组织开展思政教师基本功大赛,为思政教育提供人才保障。依托丽水本地特色教育资源,打造丽水红色、绿色、古色“三色德育”品牌,修编了《浙江绿谷》地方教材,将浙西南革命精神纳入教材。持续推进文明校园建设,被评为国家级文明校园1所、省级文明校园9所。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评出依法治校示范校47所。
学生全面发展体系有效构建。完善中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机制,开展“绿谷系列”6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展示活动。新增运动技能达标标准6个、艺术特长达标标准9个、技术操作达标标准4个,中小学生运动技能、艺术特长、技术操作达标率分别达到90.54 %、86.48%、69.36%。实施生命与健康教育创新实践项目,全市52所学校试点。加强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青少年总体近视率由55.71%下降到54.63%,较上年下降1.08%。深化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为97.66%、优良率为56.50%,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及格率达到89.26%、优良率为18.38%。新增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校28所、省级33所,新增健康促进学校金牌学校 15所、银牌学校28所、铜牌学校25所。新增省级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19个,新评市级研学实践基地20家、营地1家、社会实践基地105家。
4.校园保持安全稳定。加强校园安全联防防控,实施校园安全专项整顿活动,建立了丽水市校园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制订地方标准《丽水市校园安全管理规范》,修订发布《丽水市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立教育系统落实侵害未成年学生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加强校车交通安全监管,全市淘汰了176辆非专用校车,莲都区持续运维16辆专用校车。市直学校专职保安薪资财政保障从3.0万元/人·年提高到5.5万元/人·年,解决学校专职保安年龄偏大、待遇偏低、能力偏弱等问题。
(五)校长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提升
1.教育招才引智成果显着。全市招聘教师644人,其中研究生以上70人(博士1人),占10.87%;“双一流高校”及浙师大或杭师大以上师范院校毕业生186人,占28.88%。市直学校提前启动2022学年教育人才引进工作,报名者研究生占比达62.5%,录取的50人中,研究生学历的有22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毕业生4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毕业生12人,部署师范院校毕业生3人,浙师大、杭师大17人,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位国外高校毕业生1人,招引质量大幅提高。积极申报教师定向培养计划189名,其中小学全科教师51名,初中紧缺学科教师71名,高中复合型教师67名。
2.教师队伍呈现新的面貌。推进“绿谷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336位培养对象中,有13位被评为丽水市首届“教学名家”,50位被评为丽水市“教学(德育)名师”。开展绿谷名教师全系列评审,新评出首届教学(德育)名家54人、第四届教学(德育)名师186人、学科(德育)带头人405人、教学能手503人、教坛新秀2531人、教坛新苗1759人。被评为省教坛新秀20人,获得正高级职称10人、二级岗1人、三级岗3人,获得丽水市教育提质突出贡献个人161人。目前全市教坛新秀以上的“绿谷名教师”系列教师4991名,占专任教师17.6%。
3.师德师风建设全面加强。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开展师德专题教育“三大工程”(师德示范引领工程、师德规范践行工程、师德警示宣教工程),组织教师全员签订廉洁从教承诺书、学习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实施师德过关、考核制度,将师德师风专题学习全面纳入新教师入职培训必修内容,累计培训新入职教师1067人次,开设人均32学时的师德教育必修课,1067名新教师进行入职宣誓。大力开展在职教师有偿家教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推出专项整治“六个一”行动,常态化开展明察暗访,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全市查处通报有偿补课问题案例6个,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1个。
4.教师待遇机制有效保障。全市所有县(市、区)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达到或超过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并建立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收入长效机制,完善“优绩优酬、多劳多得”为导向的分配激励机制。
教师职称改革深入推进。扩大职称改革覆盖面,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聘权限下放,全市目前有省级职称自主评聘试点学校33所、市级试点学校81所。
(六)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编制第四轮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96.8%,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46.3%,省一二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9.9%。推动普惠性幼儿园扩容工程和农村幼儿园补短提升工程,完成农村普惠性幼儿园新建、扩建项目12个,完成乡镇公办园应建尽建项目8个。推广云和木玩游戏教育,新增218所木玩游戏试点园,实现全市幼儿园木玩游戏教育活动全覆盖。深化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重新修订《丽水市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与管理办法》。
2.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增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80家,“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城乡教育共同体实现公办学校全覆盖。开展中小学学科素养展示活动,提升学生学科素养。深入实施初中“壮腰”工程,统筹推进初中强校建设,23所初中学校列入省初中提升培优项目。构建学困生帮扶机制,打造了初中周末空中课堂“网络公开课”学习平台。深入推进小学阅读工程,学生阅读抽测合格率达90%以上。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公民同招”,建立丽水市入学入园报名监管平台,进一步规范招生秩序。深化推进中考改革,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比例达到60.2%。圆满完成丽水市实验学校丽阳校区学区划分工作,调整主城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学位保障及录取批次政策,严格落实均衡分班政策。
3.普通高中质量持续提升。推动普通高中学校分类办学,丽水全市域申报浙江省普通高中分类办学特色发展试点区,22所高中积极申报试点学校,其中丽水中学、缙云中学等5所学校申报省级试点学校。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完善基于学生选择的“走班选课”制度,探索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公民同招”,及时纠正个别学校违规行为,不断规范教育生态。深化创新型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完成市域创新型后备人才招生221人。稳妥实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调整工作。高考竞争力持续大幅提升,高水平大学录取人数再创新高,高考总录取率达96.8%,超过全省的95.19%,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录取率排名全省第6,招收飞行员录取6人,排名全省第2。
4.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不断深化。稳步推进“双高”建设,全市4所高水平学校和19个高水平专业建设扎实开展。首创并发布中职学校10个专业毕业标准,规范中职学校的办学行为。成立首个跨县域联盟“松遂(遂松)”联盟,由松阳职业中专、遂昌职业中专、丽水中专3所学校组成,实现联盟校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云和中职校、松阳职业中专、庆元职高三所中职学校增挂全市性专门化校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全面推进“百名大师、千名高徒”工程,完成聘请大师52名,结对学徒399名。出台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办法,发挥企业在产教协同育人的主体作用。对接上海、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丽水派赴上海实地学习185人,上海派往丽水实地指导36人。景宁中学和景宁职高、丽水二中和丽水职高开展普职融通试点。中职学校本科上线222人。学生在省级及以上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259人,其中国家级23人。
5.高等教育办学水平持续提升。丽水学院教育、农业、护理三个硕士点获教育部批复,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完成2021级中德班187位学生招生工作,完成中德考证中心建设,开展德国证书中期考证工作,学生考证通过率95.7%。
6.特殊教育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落实《浙江省特殊教育标准化评估细则》,改造提升学校办学条件,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特殊教育“向两头”延伸,全面实施“一人一案”,通过“分类安置、随班就读、卫星班、送教上门”入学形式,持证残疾儿童少年学前、高中段入学率分别达到97.04%和90.89%。推进融合教育常态化,创办了全市首个听障融合教育幼儿园。
7.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建立。完善成人教育网络化布局,建成社区学校173所,社区教育村(社区)级教学点1476个,服务触角向村居家庭深度延伸。加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内涵建设,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覆盖率90.69%,文化礼堂平均活动4.03场。100%乡镇建有老年学校,经常性参加教育学习活动的老年人占比21.7%。
二、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丽水教育提质行动决胜之年,也是教育改革持续深化、“十四五”规划深入实施的一年。2022年,丽水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为主线,以决胜教育提质为目标,深入实施教育事业“十四五”规划,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打造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教育样板,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1.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育人。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推进教育系统组织变革和系统重塑,研究设立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学校党组织决策和监督机制,形成新的学校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确保党组织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提高党建工作规范化水平,加强民办学校党组织规范化建设,高质量推进新时代党建带群建工作。做好“双培养”工作,提倡思政课教师全员入党。深化教职工工作和生活“双关爱”工程,提升教职工的幸福指数。
2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严的主基调,压实管党治校政治责任,推进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动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纪检组监督责任“四责协同”,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教育生态和育人环境。推进“清廉教育”建设,深入实施“清明政风、清净校风、清正教风、清新学风”四大工程,推进清廉学校示范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遴选一批在全市引领性、示范性的清廉学校标杆,打造清廉丽水“优质单元”。严格监督执纪问责,强化审计监督,盯紧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加强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廉政风险防控、警示教育、日常监督提醒。
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深入实施“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加强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数的分析和研究,紧盯重点指标和突出短板,精准补短提升,确保到2025年全市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数平均达到80以上。加快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推进松阳县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国家级评估,推进遂昌县、云和县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省级评估,推进庆元县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级评估。
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从严从紧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坚决守住“校园无疫情”底线。扎实做好义务教育“双减”、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等专项工作的风险隐患排查、防范、化解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积极化解风险隐患,有效遏制和防范学生非正常死亡、电信诈骗、学生伤害等安全事故或案件的发生。推进“智安校园”建设,提高校园安全智慧化管理水平。提高专职保安薪酬,着力解决专职保安待遇偏低、年龄偏大、能力偏弱等问题。用好新版校园安全“三化”管理平台,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督查、巡查检查工作机制。
(二)突出教育改革创新,为教育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浙江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做好我省教育评价改革全国试点工作。改进对政府履职、学校发展、教师、学生的评价机制,建立市对县(市、区)教育现代化核心指标监测体系,落实国家制定的幼儿园、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和新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健全教师正面激励清单和负面警示清单制度,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2.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深化民办教育改革,推进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完善民办学校管理政策,全面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引导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推进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专项工作,维护教育公益属性,优化义务教育布局结构,确保义务教育学位主要由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完成民办学校使用公办中小学在编教师规范工作。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新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制定我市学科教学指南,学校编制校本化教学手册。深入实施精准教学改革,建立精准作业推送系统,突出数学、科学等学科,重塑教学流程和方式,实行精准分层辅导。推进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加强校本化题库、校本化作业的研究和积累,突出精准性、有效性,建立体现学校特点、适合学生实际的校本题库资源。
加快推进数字赋能。以“七张问题清单”为抓手,构建党建统领整体智治体系。建设教育大数据治理体系,完善丽水教育E平台,打造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教育数据、教育民生四个业务体系和N个应用模块,汇集所有教育应用场景和数据,迭代升级“1+4+N”教育信息化生态圈。深入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实现全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全覆盖,建设一批基于新基建的智慧校园示范校。实施新型教学空间培育工程,配强各类学科教室和创新实验室,统一配备交互式一体机、智能灯光、VR或AR设备、交互式录播系统和管控终端等信息化装备。
(三)深化立德树人任务,构建学生全面发展育人体系
1.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中小学5册读本,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持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进思政课与德育资源有机结合,充分挖掘百年党史、丽水“三色”教育的思政教育资源,开发校本化思政课程,着力提高思政课实效。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提高思政教师专业化水平。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加强中小学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扎实做好防范抵御宗教邪教向校园传教渗透工作。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依托丽水“红色、绿色、古色”三色育人资源,用好《浙江绿谷》地方教材,深入开展红色传承教育、生态文明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具有“红色基因、绿色理念、品学兼优、阳光气质”的丽水辨识度优秀学子。发挥体育、美育的育人功能,健全学生素质全面展示平台,完善中小学生运动技能、艺术特长达标工作,加强运动、艺术等技能提升标准的研究,深入开展“绿谷系列”六大活动,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和艺术特长,增强学生体质和审美素养。落实好全市十方面民生实事,推动中小学身心健康提升,实现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视觉环境改造“应改造尽改造”,完成中小学教室采光照明提标改造800个以上,创建市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学校20所。深化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加强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心理健康队伍建设,提升专职心理教师配备率。深入推进生命与健康教育试点,加强心理健康预警筛查和干预,整合部门和社会力量,建立健全家校社联动的心理健康筛查、认定、转介、评估、复学等闭环管理机制。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推进校园劳动教育规范化、清单化管理,构建科学教育、劳动教育的未来学习空间,建设“绿谷知行”2.0研学服务平台。
3.深化义务教育“双减”工作。继续把“双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促进“教育回归常态、培训回归育人、学生回归校园”。巩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成果,推进校外培训机构分类管理、智治管理,加大对隐形变异培训查处力度。强化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管理,对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培训机构实施归口管理,推进各类培训机构主管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对所有培训机构管理的全覆盖。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规范学科类培训机构政府指导价管理,健全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制度。不断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健全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拓宽课后服务资源渠道,深化“1+X”课后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加强校本化拓展课程建设,实现课后服务“课程化、个性化、精准化”。加强学校作业管理,深化校本作业资源建设,不断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切实增强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好家庭指导服务体系,推进“双减”背景下亲子教育的研究和指导,制订家庭亲子阅读、体育、劳动等课程,指导家长履行家庭教育责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落实教师家访制度,深化家长学校、家委会建设,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资源,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
(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1.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全面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内驱力。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强化价值引领,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坚定教育理想,踏实站好讲台。开展优秀教师选树宣传活动,发挥优秀教师典型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强教师管理,在教师的招聘引进、考核评价、日常监督与违规惩处等方面,严格师德师风要求。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教师人文关怀,保障教师待遇和地位,完善教师待遇保障和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全面形成以“优绩优酬、多劳多得”为导向的分配机制。
2.加强教育人才招引和培育。研究出台我市加快新时代教育人才引进和培育的实施意见,加大人才引进专项补助和教育人才奖励力度,开展市级教育精英评选工作,加强学科教学(竞赛)创新团队建设。引进“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师范类本科优秀毕业生150名、硕士生70名。扩大学校人事自主权,激发中小学校办学活力,探索教师编制岗位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统筹使用机制,探索由学校自主按规定组织公开招聘。深化绿谷名校长、名教师培育工程,优化“绿谷名师”六级、“绿谷名校长” 三级成长阶梯,健全理论、实践双导师培养机制,新增省级名师20名以上。推进全市中职学校职称自主评聘工作,适当扩大省、市级职称自主评聘试点单位。
3.推进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实施教师全员进阶计划,制订市、县、校三级的教师成长计划,促进教师人人有目标、人人有发展。建设丽水数字化教师学院,建立线上教师发展平台,落实教师分层培养计划和培养课程,结合教师“积分制”管理,强化教师成长过程评价,形成市县校组四级、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新机制。多措并举提升中学教师研究生学历水平,提高中小学大专及以下教师的学历层次。实施“千人硕士”培养计划,加快教师在职学历提升,研究和落实在职教师学历提升奖励政策,加大与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和丽水学院合作力度,组织考前辅导班、组团参加在职研究生学历提升。
(五)加大教育资源供给,满足人民群众优质教育需求
1.全面优化教育布局规划。各地结合区域空间发展布局、城镇化发展、“全面三孩”政策等,开展教育布局专项规划修编,适度超前布局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变“人等学位”为“学位等人”,实现城区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水平从全省后列向全省前列的转变。市本级完成丽水市区基础教育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年)修编。
2.深入实施教育2022年全市谋划教育类项目135个,包括:实施类项目81个(市中心城区28个,其它8个县市区44个,高校9个),年度计划投资27.35亿元;前期类项目45个(市中心城区17个,其它8个县市区16个,高校11个)。其中,建成投入使用项目28个,新增学位11430个。落实省民生实事,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8所,新增公办幼儿学位2790个,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3所,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5160个。有序推进市直教育项目建设,推进18个项目前期工作,续建7个项目,开工建设4个项目,城西学校初中部、丽水护士学校、莲城书院、元湖一号幼儿园等项目完成建设。深化学校食堂改造提升,加快推进32所校外供餐学校的食堂、厨房建设,建立丽水学校食堂管理标准化体系。
3.推进优质学校“内培外引”。“内培”上,充分整合调动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利用在丽高校、市内优质学校等资源,采用集团化、委托管理等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外引”上,积极引进市外优质教育品牌或管理团队,采用委托管理、项目合作等方式开展合作办学,实现引进北京师范大学落地北师大丽水实验学校。用好山区26县帮扶政策,推动发达地区名校与山区学校组建跨地区教共体结对学校77所。
(六)决胜教育提质行动,推进丽水教育高质量发展
1.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落实《“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第四轮发展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科学制定幼儿园成本分担机制,依法保障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提高学前教育各项指标,公办园在园幼儿比例达50%,省一二级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72%,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96%以上,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比例达100%。继续推进乡镇公办幼儿园扩容提质,继续治理小区配套园存在的问题。加快实施“云和木玩”游戏教育推广计划,发挥“云和木玩”游戏教育发展联盟的作用,扩大“云和木玩”游戏教育在全国全省的影响力和覆盖面,积极打造全国游戏教育示范区。
2.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义务教育“公民同招”,进一步规范招生秩序。继续开展中小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着力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完善学校拓展课程建设,开展拓展性课程展示活动,扩大初中分层走班教学,选树精准教学改革典型学校。深入实施小学阅读工程,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根据不同学段学生阅读量和阅读速度的标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初中深入实施“壮腰”工程,针对“双率”不高的问题,实行精准分层辅导,实现学业及格率、优秀率明显提升。实现全市中小学城乡教育共同体乡村学校全覆盖。
3.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落实《“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县中崛起”工程,推进“一校一策”。推进“强基计划”人才培养,统筹初高中有效衔接机制,健全基础教育优秀人才一体化培养体系,变革教育教学方式,进一步提升优秀人才培养能力。深入开展普通高中学校分类办学改革,培育一批不同办学特色,在全市全省起示范作用的现代化普通高中学校。深化普通高中“公民同招”,重塑良好教育生态。优化完高中段招生录取办法,适当提高普通高中招生计划。
4.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以“一校一特”为目标,高质量推进4所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19个高水平专业“双高”建设。市域统筹中职学校一体化发展,积极组建云景、龙庆2个跨区域联盟中职校,创建全市性产业特色学校3所。全面落实10个专业毕业标准,调整课程设置,构建丽水特色的中职学生评价体系。深化“百名大师、千名高徒”工程,全面推进“校企双进”,认定10个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4个,在合作企业设置教师实践基地10个。
5.加快高等教育优质内涵发展。推动丽水学院建设服务绿色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加快与中国药科大学合作共建中医药与健康产业学院,申报“浙江省本科高校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推进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省高水平高职院校,积极促进乡村建设,支持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半导体产业学院和滚动功能部件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推进丽水电大实施体制改革,建设省一流市级开放大学。与高校、企业合作,建立1-2个现代产业学院。
6.推进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实施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成人学历教育。加大职业院校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力度,年度培训规模达到1万人次。推进服务社会机制改革,以丽水市职业教育集团为龙头,整合社会成人教育培训服务,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利用浙江终身学习在线、第三年龄学堂、浙里学、浙里养等在线学习平台,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会培训机制。健全社区教育网络,推进职工继续教育,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扩大终身教育资源供给,建成现代化社区学校3所。
7.推动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落实《“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21-2023年)。推动特殊教育“向两头”延伸,全市持证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5%以上、高中段入学率达到90%以上。实施培智学校提升工程,统筹推进全市培智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满足当地特殊儿童少年“有书读、读好书”需求,实现县(市、区)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