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水墨小港县域风貌区以“江南客乡·水墨小港”为形象定位,依托近年来4A级景区镇创建、美丽城镇省级样板创建、财政部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建设等打下的坚实基础,坚持“规划建设一方案”引领“全域创建一盘棋”,以项目化、清单化、闭环化理念磨细方案实施工作“颗粒度”,已累计实施项目105个,投入资金5.9亿元,成功创建全省2022年度第三批城乡风貌样板区,在全省共同富裕基本单元打造上展现松阳独特韵味。其主要做法是:
一、推进“三美叠加”,打造形神俱备的隽秀风貌区。一是系统治理彰显“生态美”。围绕以小港流域为代表的山水特色风貌,以生态绿道、护岸、堰坝修复等方式,对河道进行治理和美化,完成1个省级“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小港大东坝段创成省级美丽河湖,松阴溪绿道获评“浙江最美绿道”,大东坝镇获评省级森林城镇。二是微改精提塑造“村庄美”。结合“微改造 精提升”行动及花园乡村创建,全域开展“洁净家庭”“美丽庭院”创建,持续推进村庄洁化、序化,着力建设井然有序、席地而坐的乡村大花园。出台传统村落风貌管控机制,采用数字化平台接入高清摄像头,提高风貌管控的效率和质量。制定了风貌管控制度,共对8个项目进行联合评审,先后否决影响风貌项目2个。三是传承“客味”放大“文化美”。作为浙西南最大的客家文化聚集地,水墨小港风貌区建设坚持保护、传承、创新并重,推进历史文脉、客家风韵和城乡风貌的有机融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客家人的日常生产生活空间紧密相连,保护文化形态多样化和富有活力的客家文化生态空间,连续多年举办客家民俗文化节等一系列大型活动,承办了国际乡村振兴论坛、全省非遗现场会等高等级活动,打造客味十足、特色彰显的乡村文化高地。
二、推进“三建联动”,打造产业兴旺的活力风貌区。一是依托资源“统筹建”。以风貌整治为切口,系统梳理资源底数及点位分布,统筹优化村庄规划及建设,引进植入休闲观光、乡村民宿等业态,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土地房屋,辐射带动农民家门口就业创业。如大东坝白丰自然村利用山水资源及村集体闲置房屋,引进盘活成立泉沚精品民宿,村集体每年保底增收8万元以上,并给本村一老一少村民发放老人疗养券、亲子游体验券等。二是依托文化“特色建”。注重挖掘放大1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17幢省级文保建筑等“古色资源”,系统推进村庄风貌管控、设施升级、生态改善、文化挖掘等工作,将客家习俗、廉政文化、乡愁记忆元素有机结合于村庄产业发展中,打造了如契约博物馆、鸣珂里文化民宿、“思廉堂”廉政文化馆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精品文化建筑。三是依托产业“精准建”。结合泡豆腐、白老酒、土蜂蜜等传统特色产业发展,整合利用豆腐工坊、白老酒工坊等风貌整治精品点位,按照区域相近、产业相同原则,精准匹配产业导向和村级资源,植入民宿、直播、漂流、写生、工坊体验等新业态,以有力的产业支撑提升风貌整治成色。豆腐工坊每年吸引数万名游客打卡体验,其“石仓泡豆腐”品牌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地,市场零售价从8元提高到18元,带动周边农民年人均增收2000余元。
三、推进“三链协同”,打造抱团发展的共富风貌区。一是开办“共富工坊”,壮大“产业链”。坚持资源活化与产业发展相通,采取“建筑针灸”策略建设品质化特色工坊,目前共建有山区共富工坊15家,工坊集群通过辐射吸收村民参与种植、加工等环节,直接间接带动600余户低收入农户人均增收超8000元,“豆腐工坊”案例入选省委组织部共富工坊典型案例,“蜂蜜工坊”素材入列省委组织部电教中心推广宣传素材。二是开设“共富商店”,打通“供销链”。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的“共富商店”组合直销模式,引导5个省级共富试点村组团发展,联合镇强村公司在松阳县城明清古街黄金地段开设共富村农特产品展销体验中心,主要销售大东坝镇本土特色产业产品系列单品,今年10月开业以来,日均营业额超1000元,另有会员充值20余万元。锚定打造“农文旅视频电商第一镇”目标,依托“共享小院”等平台,引导本土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麻功佐、张俊杰等一批网红“新农人”在抖音、淘宝等平台开展线上销售和直播销售,今年“618”风貌区电商行业党建联盟组织100余名“新农人”开展直播带货,当日农产品销售额达512万元。三是开好“共富班车”,做优“价值链”。聚焦提升村集体经济自我“造血”能力,依托强村公司平台的“共富班车”,跨村统筹整合资源,村集体和农民通过资源入股、就业吸纳、收益分红等形式“买票上车”,探索出一条符合山区发展实际的“政府引导、集体参与、农民入股、工商资本运营”混合所有制发展之路。截至11月,风貌区各行政村实现总收入2005.75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990.85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达9个,位列全县前二。